近日,法學院“典亮生活”鄉村振興法治實踐團前往合肥市肥東縣撮鎮鎮開展實地調研活動。實踐團成員走進崗上袁村、大郭村和趙光村三村,與撮鎮鎮黨委書記秦勇進行深入交流,探討了民法典在提升公民法治意識、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的實踐運用,并聯合三村村委會組織開展“送法入村 ‘典’亮美好生活”民法典普及宣傳活動,在實踐調研中促進當地法治鄉村建設。
調研撮城社區:“三治融合”多元糾紛治理機制
實踐團成員抵達肥東縣撮鎮社區居委會時,首先看到了設施完備、頗具特色的“三人小組”工作室。彼時,工作室內正在進行社區留守兒童的個案工作。
“‘三人小組’是我們社區一項特色的糾紛化解舉措,它的成員都是當地群眾中有聲望、有影響力的人來擔任,主要職責就是當好調解員,及時化解矛盾糾紛?!睋赜聲浗榻B,撮城社區“三人小組”在日常工作中突出重點糾紛隱患摸排,積極調解家庭矛盾、鄰里糾紛以及土地糾紛等,踐行“小事不出組”的工作宗旨。
采訪過程中實踐團了解到,針對目前復雜多樣的鄉村糾紛,撮城社區完善自治、法治和德治“三治融合”體系:鼓勵把群眾能夠自己解決的糾紛交給群眾;通過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樹立“感動社區”榜樣人物,引導村民崇德向善;同時發揮法律在群眾糾紛中的兜底作用,將“三治”合力,共同化解社區矛盾糾紛。

談到民法典在化解社區糾紛的作用時,秦勇表示,“自從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頒布以來,社區每年通過發放宣傳手冊、開展普法知識講座、入戶宣講等方式進行民法典宣傳?!鼻赜逻€表示,民法典在社區起著基礎框架的作用,任何形式的處理方式都會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進行有效調解。社區將持續不斷深入開展普法宣傳,提高社區群眾法律意識。
聽真聲音:奔赴“第一線”,察民法典實情
在組織開展“送民法典下鄉”的系列活動前,實踐團深入走訪了大郭村和崗上袁村,實地了解當地普法現狀。通過向村民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,全面了解社區群眾面對糾紛的解決途徑、對民法典的認知情況。

“民法典就是法律,只要能給我們百姓帶來好處的就是好法?!薄拔覀冟徖镪P系好得很,也不會和別人有沖突?!蓖ㄟ^問卷調查,實踐團了解到,經過撮城社區長期的民法典宣傳普及,當地村民對民法典認知度較高,也意識到遇到矛盾糾紛時要尋求法律的幫助。但仍有不少村民對于民法典的具體運用缺乏專業了解。
以案釋“典”:讓民法典入村更沾“鄉味”
基于實踐團隊的調研情況,調研期間,團隊成員聯合崗上袁村、大郭村和趙光村三村村委會,開展“送法入村,‘典’亮美好生活”主題民法典普及宣講活動。
實踐團重點普及了《土地承包使用權》《婚姻家庭編》《借貸合同》等貼合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民法典內容,向村民發放事前制作的民法典繪冊,以實際案例為切入點,向普通百姓普及看得懂、愿意看的法律知識。同時實踐團深入到文化廣場、村里的商戶乃至村民家門口,將大街小巷化作鄉村普法的課堂,引導村民學會運用民法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
在實地入戶宣講的過程中,宣傳團深切感受到了村民對民法典知識的熱情和渴望。經過實踐團的一步步講解,看到鄉民從眉頭緊鎖到恍然大悟的神情變化,更加堅定了團隊普法的信心和決心。

在本次撮城社區的調研活動中,實踐團成員團隊深入基層,送“法”上門,不僅讓民法典走到村民身邊、走進村民心里,也拉近了當代青年的課堂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距離,在鄉村一線激揚青春,以實際行動服務鄉村建設。(撰稿:吳娟 李娜 攝影:鄭天韌 編輯:江偉 審核:汪洋 趙麗麗)